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08:51:14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2018版-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8年10月24日 20:20  点击:[]

专业代码:040104     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与教育精神,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技能与应用能力、丰厚的教育理论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中学骨干教师。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工作,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针对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领域复杂工作实践,能够在从教工作中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依法从教,立德树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目标2: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复杂实践问题求解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计算思维能力,能够应用最新技术解决教育信息技术问题,胜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及开发等工作;

目标3:具有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拥有沟通、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胜任教育技术企业、相关学校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管理岗位,及政府教育部门信息技术相关管理职位;

目标4: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和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能够洞察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应技术进步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能通过自主学习等途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

(二)目标内涵

1.师德素养

拥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熟悉并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在教育教学中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专业素养

拥有丰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具有专长于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能力,具有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3.育人能力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了解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思维发展过程和行为特点,灵活使用班级管理的方法,并将育人理念有机地融入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课堂之中,有效地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4.发展能力

密切关注国家、中原经济区、河南本地的教育发展战略,掌握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紧跟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扎实的学习与反思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来不断完善教学;具有沟通与合作能力,能够同家长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具有扎实的教研与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科学严谨的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的制定以支撑培养目标、覆盖认证标准要求、体现专业特色为原则,考虑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以及学生发展这六大方面,重在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掌握从事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及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素养与能力;初步掌握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1.毕业要求指标点

1.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能自觉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有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热爱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追求更好更公平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坚定的信息技术教育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关爱学生,工作细心、耐心,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担当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2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具备较好的教育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扎实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及思想与方法,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初步掌握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具有应用教育技术解决信息技术学科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在实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依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本学科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有效的教学体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基于教育实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能力。具有比较熟练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中的作用,能够熟练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1.3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具有班级指导能力:掌握班级管理技能,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构建和谐班集体,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具备综合育人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及教育需求,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开展美育教育,能够在育人的过程中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渗透,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1.4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备学会反思能力:形成自主终身学习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具有深度学习和一定创新意识,理解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养成从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8)(沟通合作)具备沟通合作能力:正确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师德规范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能自觉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有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政治法律规范

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做出思想政治法律素养方面的垂范。

1-2 职业道德规范

理解“四有好老师”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影响,能自觉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教育情怀

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热爱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追求更好更公平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坚定的信息技术教育信念、正确的价值观、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关爱学生,工作细心、耐心,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担当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  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职业认同

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毕业后有志成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2-2 人文科学修养

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有端正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3 教师使命

具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价值观的意识。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细心耐心的工作热情。对学生富有仁爱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具备较好的教育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扎实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及思想与方法,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初步掌握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具有应用教育技术解决信息技术学科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1 学科基础

扎实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教育技术学科和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及思想与方法。

3-2 教育理论

能够掌握和运用教育学、教学系统设计基本理论分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3-3 应用能力

掌握数字化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将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3-4 探究能力

掌握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具有将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意识及能力,以及应用教育技术解决信息技术学科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教学能力

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在实施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依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本学科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有效的教学体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基于教育实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能力。具有比较熟练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中的作用,能够熟练地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4-1 学科技能

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特定教学策略与方法对学生特定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技能。

4-2 教学技能

学会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适合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够结合本学科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科学地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有效实施教学计划。

4-3 评价技能

掌握基本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评价,具备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4 开发技能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教学和转变学习方式中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基于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开发的能力。

5.班级指导

具有班级指导能力:掌握班级管理技能,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能力,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树立德育为先理念,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构建和谐班集体,获得积极体验。

5-1 理论基础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备组织班级活动的基本能力。

5-2 个人素质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并能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班级管理、引导和规范学生课堂行为的能力。

5-3 组织能力

运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方法,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构建和谐班集体,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具备综合育人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及教育需求,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开展美育教育,能够在育人的过程中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渗透,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6-1 学生身心发展

了解学生学习发展及教育规律,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和行为规律,及其教育需求。

6-2 学科育人

理解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的价值,在相关课程学习与活动中感受信息技术的美,开展信息技术美育教育。能够在育人的过程中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能够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6-3 活动育人

了解校园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并有意识地融入爱祖国、爱科学、环境保护等内容。

7.学会反思

具备学会反思能力:形成自主终身学习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具有深度学习和一定创新意识,理解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养成从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的习惯。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7-1 明确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明确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7-2 终身学习

形成自主终身学习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做到文献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具有深度学习和一定创新意识。

7-3 养成反思习惯

理解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反思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

7-4 形成批判性思维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感受信息技术文化所蕴含的质疑精神,理解各类信息技术教学及评价策略、方法的理论依据,并能够从学生素养发展的角度,判断各种策略和方法的合理性。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8.沟通合作

具备沟通合作能力:正确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8-1 学会沟通

学会清晰、有条理的进行信息技术表达,掌握就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

8-2 学会合作

正确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掌握与同事、信息技术教研人员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工作者之间进行团队协作的技能。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3.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3学分,其中必修课136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现代远程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三维建模与动画、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五、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结构

必修课

选修课

合计

占总学分

比例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通识教育课程

理论教学

31

648

8

128

39

776

22.5%

实践部分

9

174

--

--

9

174

5.2%

学科基础课程

理论教学

25

400

--

--

25

400

14.5%

实践部分

11

208

--

--

11

208

6.4%

专业教育课程

理论教学

28

430

16

236

44

666

25.4%

实践部分

6

114

11

192

17

306

9.8%

实践教学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

26

--

--

--

26

--

15.0%

创新创业实践

--

--

2

--

2

--

1.2%

总计

136

1974

37

556

173

2530

100%

 


六、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

教学环节

毕业要求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M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M

L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M

形势与政策

M

军事理论

H

大学英语

H

计算机应用基础

M

大学体育

M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M

创新创业基础

M

L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H

L

高等数学AI

M

高等数学AII

M

设计构成基础

H

L

平面设计

M

M

教育技术学导论

M

M

计算机网络基础

H

M

摄影技术

H

教育传播学

M

H

现代远程教育

M

H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M

H

专业英语

M

L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H

M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

H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M

M

M

非线性编辑

H

M

三维建模与动画

H

教学系统设计

M

H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H

H

心理学

H

M

L

教育学

M

H

H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M

H

H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H

H

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M

M

教师口语

M

职业教育概论

M

H

M

班级管理

M

H

影视后期处理

M

H

前端开发技术

H

M

动画角色设计

M

M

教育技术学前沿讲座

M

L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L

CorelDraw设计

L

网页设计基础

L

Unity 3D开发

M

M

军事训练

M

L

教学技能训练1

M

M

教学技能训练2

M

H

M

教学技能训练3

M

M

H

教育见习

M

H

H

微格教学

L

H

H

教育实习

M

H

M

教育研习

M

摄影与摄像课程实习

H

L

三维建模与动画课程设计

H

L

影视短片编导制作

M

M

Unity 3D开发课程设计

M

前端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H

毕业论文

L

H

H

L

 

注:H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高支撑,M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中支撑,L代表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低支撑。

 

 

 

 


七、课程设置及计划安排表 

(一)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

结构

课程

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教学形式

修读

类型

考核

形式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实验/上机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T17180010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必修

考试

2

形势与政策课程分散在第16学期内完成,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综合成绩,第六学期结束核定成绩,计入学分。

T1718002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24

8

必修

考试

2

T17180030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32

16

必修

考试

2

T171800406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96

64

32

必修

考试

4

T1718005020

形势与政策

2

96

72

24

必修

考查

1

1

1

1

1

1

T1700001010

军事理论

1

32

32

必修

考查

*

T1711001040

大学英语A

4

64

64

必修

考试

4

T1711002040

大学英语A

4

64

64

必修

考试

4

T1711003020

大学英语A

2

32

32

必修

考试

2

T1711004020

大学英语AIV

2

32

32

必修

考试

2

T1715001010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32

32

必修

考查

2

T1712001010

大学体育I

1

36

36

必修

考查

2

分为体育技能基础课,体育俱乐部课、体育创新课、体育保健课四类,理论部分由学生自主在线学习

T1712002010

大学体育II

1

36

36

必修

考查

2

T1712003010

大学体育

1

36

36

必修

考查

2

T1712004010

大学体育

1

36

36

必修

考查

2

T17000040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16

16

必修

考查

2

T1700002020

创新创业基础

2

32

20

12

必修

考查

2

T1700003020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2

38

20

18

必修

考查

*

*

应修小计

40

822

648

32

142

 

 

通识

选修

课程

艺术审美类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表中为建议选修学期。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2-7学期内自主选修。

人文社科类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语言与工具类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传统文化传承类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应修小计

8

128

128

 

X1710001050

高等数学AI

5

80

80

必修

考试

5

X1715011010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1

16

16

必修

考查

1

X1715301020

素描基础

2

32

16

16

必修

考查

2

X1715302040

设计构成基础

4

64

32

32

必修

考查

2

X1710002050

高等数学AII

5

80

80

必修

考试

5

X1715303030

平面设计

3

48

16

32

必修

考查

3

X1715304020

摄影技术

2

32

16

16

必修

考查

2

X1715305020

教育传播学

2

32

32

必修

考试

2

X1715306030

虚拟现实交互技术

3

64

32

32

必修

考查

4

X171510504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

64

32

32

必修

考试

4

X1715307020

非线性编辑

2

32

16

16

必修

考查

2

X1715308010

网页设计基础

1

32

32

必修

考查

2

X1715309020

专业英语

2

32

32

必修

考试

2

应修小计

36

608

400

208

Z1715310030

教育技术学导论

3

48

48

必修

考试

3

Z171510405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5

80

48

32

必修

考试

5

Z1715311030

三维建模与动画

3

48

16

32

必修

考查

3

Z1715312040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4

64

32

32

必修

考试

4

Z1715313030

教学系统设计

3

48

48

必修

考试

3

Z1715314030

现代远程教育

3

48

32

16

必修

考试

3

Z1715315030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3

48

48

必修

考查

3

应修小计

24

400

288

112

Z1717001030

心理学

3

48

46

2

必修

考试

3

Z1717002040

教育学

4

64

64

必修

考试

4

Z1715123020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2

32

32

必修

考查

2

2117Z00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1

16

16

必修

考查

2

2115Z1316

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2115Z1328

班级管理

1

16

16

选修

考查

1

Z1713001110

教师口语

1

16

16

选修

考查

1

Z1715001110

现代教育技术

1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7003110

职业教育概论

1

16

16

选修

考查

1

应修小计

14

176

174

2

Z1715316120

计算机网络基础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Z1715317120

二维动画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5318130

动画角色设计

3

48

16

32

选修

考查

3

Z1715319130

影视后期处理

3

48

16

32

选修

考试

3

指定选修

Z1715320120

微课及课件制作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5321130

Maya动画设计

3

48

16

32

选修

考查

3

Z1715322130

前端开发技术

3

48

16

32

选修

考查

3

指定选修

Z1715323120

广告与影视动漫赏析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Z1715324110

教育技术学前沿讲座

1

16

16

选修

考查

1

Z1715325120

CorelDraw设计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5014120

Unity3D开发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指定选修

Z1715013120

人工智能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Z1715015120

IT行业创新创业专题

2

32

32

选修

考查

2

指定选修

Z1715016120

大数据技术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5017120

云计算技术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Z1715019120

网络安全技术

2

32

16

16

选修

考查

2

应修小计

23

384

192

160

32

注:开设学期栏中“上”表示本学期第一个学段,“下”表示本学期第二个学段。


(二)实践教学课程

课程

结构

课程

类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

教学形式

修读

类型

开设学期及周次

备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2

3

4

5

6

7

8

S1700001010

军事训练

1

2

必修

2

S1715130005

教育见习

0.5

1

必修

第二学期分散进行

S1715131005

教学技能训练1

0.5

1

必修

第一学期分散进行

S1715132005

教学技能训练2

0.5

1

必修

第三学期分散进行

S1715133005

教学技能训练3

0.5

1

必修

第四学期分散进行

S1715326010

摄影与摄像课程实习

1

1

必修

10

S1715327010

三维建模与动画课程设计

1

1

必修

16

S1715328010

影视短片编导制作

1

1

必修

17

S1715329010

Unity 3D开发课程设计

1

1

必修

16

S1715330010

前端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1

1

必修

17

S1715134010

微格教学

1

1

必修

1

S1715135050

教育实习

5

10

必修

2-11

S1715136050

教育研习

1

2

选修

12-13

S1715331040

专业实习

3

6

必修

14-19

S1715332080

毕业论文

8

16

必修

1-16

应修小计

26

45

创新创

业实践

S1700005120

学生须通过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考试等活动获得2学分

选修

注:利用暑假期间安排实践教学活动的,请在最接近的学期栏中标注,并在备注中说明。

制定人:李兆峰

审核人:古乐声

批准人:李国厚

上一条:2022版-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案 下一条: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关闭